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大事录

196511-1966 年底:第一阶段红卫兵运动

学生由于比较地独立于社会之外,特别是在经济上较少地受到上级限制。因此最适于从学生处打开局面。也就是红卫兵运动

这个阶段,工农兵不动。尤其是军队。

文化批判时期

文革开始

196606-0729 工作组五十日白色恐怖

刘邓路线时期

这个时期,中央还是由刘邓负责。刘邓派驻工作组进入学校,由工作组主导运动,实施暴力恐怖,迫害学生。

在镇压下,红卫兵主要分成了两个派别。主要由平民子弟组成的 造反派 红卫兵(毛泽东真正支持的是造反派),高干子弟保守派红卫兵(也称 老红卫兵 ,受工作组指挥和保护)。多数工农子弟碍于高干子弟的权势跟了老红卫兵,二者可以统称保守派,实际领导者是老红卫兵。保守派在权力、组织、人数上都占优势,在工作组的指挥下对学生运动进行打压,试图把斗争矛头指向群众。

196608 红八月:高干子弟的血腥狂欢

毛泽东亮明了态度:禁止斗争学生,斗争群众。斗争对象应是工作组、当权派。在毛泽东的反对下,党被禁止直接插手学生运动。自然,由高干子弟组成的老红卫兵,就成为了他们的父辈控制运动的手段。红卫兵的暴力行动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破四旧

保守派行动

红八月中,单北京有 1722 人被打死。打砸抢等大部分暴行,是老红卫兵实施的。

现在,罪恶暴行元凶的老红卫兵们,早已洗刷了手上的血,摇身一变成为了“受害者”。今天,他们是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一支最活跃的力量。

造反派行动

造反派红卫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平民,由于出身不好,是老红卫兵打砸抢的受害者,是为了反抗老红卫兵的迫害而形成的组织。另一方面,当社会充分目睹了老红卫兵的暴行后,原本中立的和保守派开始同情和支持造反派,造反派的人数和力量急剧上升

红卫兵大串连:造反派崛起

北京的走资派势力强大,中央决定组织全国红卫兵大串联。大批外地造反派红卫兵涌入北京,大大壮大了北京造反派的力量

到了 1966 年底,造反派红卫兵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中央的当权派,也都纷纷被打倒或“靠边站”。造反派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些干部子弟能够在文革初期掌握运动的主导权并且为了镇压群众而干出那样的暴行?造反派的批判不再局限于某个工作组,某个具体机关领导,而是上升到整个“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966 年底 - 1967 年 1 月 经济主义妖风和群众夺权

这个时期,群众运动从红卫兵扩散向工农群众。走资派明白单纯政治上对造反派围剿已经失败,于是转而采用 经济主义 的手法——任意挥霍国家钱财,滥发各种经费、物资收买一部分群众,煽动群众强占公房;唆使大批保守派工人上北京“控告”,造成停水、停电、停交通,向中央施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地造反派纷纷联合起来,从走资派手中夺取权力。

夺权其实历史已久。千年前,吕后夺了刘家的权,司马家夺了曹家的权,李世民夺了他爹的权,袁世凯夺了孙中山的权……多的很,一点也不稀奇。只是以往的夺权只在社会上层的几个集团中间,夺来夺取,权与群众毫不相干。不同的是,文革是历史以来第一次群众主导的夺权

196701 一月风暴

经中央批准的夺权和全国第一批成立的省市一级的革命委员会:1 月,上海、山西、黑龙江;2 月,贵州、山东;4 月,北京。
未经中央批准的夺权:1 月:0114 辽宁,0118 吉林,0122 广东、江苏,0123 广西,0125 青海、新疆,0126 安徽。以上统称一月风暴

1967 年 2 月 -1967 年中 军队走资派的反扑:武装镇压和升级武斗

红卫兵运动如火如荼,却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直接干预(这一点和五四对比极为明显),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军队被隔离在运动之外,政府被强制地要求接受运动(否则在运动之初,运动就会被官方压制——刘少奇的工作组就是这个作用)。这些当然是毛泽东的有意安排。虽然如此,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尽管学生“向资产阶级进攻”的口号地动山摇,但口号能做的仅仅是冲击秩序,无法触及现实的社会分配。但是,当劳动群众起来反对旧的资产阶级路线,向特权宣战时,必然要牵涉到现实的生产秩序和利益分配。这时,走资派们,尤其是军队,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直接镇压

此件原意要求军队支持左派(造反派)组织,但军队走资派利用此件,实际支持保守派(“弄错了”)。出现了很多军队直接武装镇压造反派的血案

此件后改正了 19670128 中央军委 八条命令 的错误,军队无法直接插手镇压群众。但是,和工作组利用保守派红卫兵一样,军队开始暗中支持保守派组织武斗造反派,甚至发放武器给保守派组织,武斗就此升级。

煽动武斗

正像工作组对红卫兵的镇压一样,军队对造反派群众的屠杀难免波及到造反派之外,人民感到愤怒,

武汉武斗

可以看出,在 7·20 爆发的短期内,毛、林(军队)、江青(中央文革)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毛泽东不希望军队出现分裂,否则根本的社会生产无法维持,天下大乱不能休矣。因此,对总体上,毛希望大事化小,林、江希望升级事态。林、江都没有和毛保持一致。江不清楚是否知道毛的指示。而林得到了毛的专门指示,却在行动上违背了毛。

从“7·20”事件到 9 月份王关戚倒台,造反派曾一度占据了优势,但其行动出现了无政府主义倾向,把矛头指向了外交部、政府机关,揪斗刘少奇、邓小平达到了新的高潮。(当然,在毛禁止冲击军队之下,造反派的怒火似乎也无其他处发泄了)事件的结果,是二月逆流军队集团死灰复燃,中央文革主力全军覆没

以 7·20 事件和“文攻武卫”为标志,全国武斗的序幕拉开了

196708 军队专政和全国大武斗

在 67 年夏季以前,武斗主要是造反派和(军队支持的)保守派之间的,规模较小,武器也不先进。相比之下,720 以后的武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句话,武斗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毛主席号召的“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而变成了造反组织相互之间的争权夺利。而原来的权力机构瘫痪后,新的权力机构由于几派群众组织的武斗而迟迟无法建立,出现了短时期的权力真空,又给了外力(也就是军队)介入的时机。枪杆子对平息武斗的必要性又使得军队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实际掌握了基层。这样,曾经反抗军队的造反派受到更加暴烈的迫害,就根本不奇怪了。

广西武斗

1967 年 5 月 25 日,保守派“5·25 指挥部”数百人冲进《广西日报》社,与冲击报社的另一派“4·22”进行辩论,要求其撤离。双方最后以石块、木棒为武器,展开激烈的战斗
1967 年中,广西正式分裂为要求打倒韦国清(区委第一书记兼军区第一政委)的造反派“4·22”和死保韦国清的保守派“联指”

事态缓和后,毛启动了对军队的批判

7·20 事件导致了中央文革和造反派的强烈反弹,矛盾迅速激化,扩散到全国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也没有想到,每个机关、每个地方都分成了两派。搞大规模武斗,也没有想到。这次是一个大审查,用群众性方法来审查干部。有可能要冤枉一部分好人,但横竖不杀,搞错了将来平反。文化革命是个总的名称,实际上是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

军队对造反派的镇压导致了林彪和中央文革的矛盾扩大

196812 上山下乡

清华百日武斗
19680703 央院军文 七三布告

清查 5·16

清理阶级队伍

造反派“郑大联委”揭露河南饥荒的“信阳事件”和吴芝圃的罪行

19690401 中共九大

1969-1976 后文革时代

军队专政的终结

19690612《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个人崇拜降温
1970 一打三反
1 月 31 日发出的《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
2 月 5 日发出的《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
清查“5·16”
19700823 庐山会议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陈伯达“天才论”
19700831《我的一点意见》
19710913 9·13 事件
571 纪要

73 军区司令调换

军队从政治舞台上的退出形成的权力真空

造反派走上舞台

旧官僚集团的复苏

1975 七五宪法

批林批孔

用隐射历史的方式评价文革

走资派的胜利

邓小平权威树立

三年文革的结果,是使党内和军队的官僚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这些人至少在感情上不再愿意承认毛泽东了,他们急需一个新的利益代表
邓小平的路线非常简单,他只需要否定文革,就可以获得党内官僚的一致拥戴,也就掌控了整个党

1975 邓小平主持政治经济整顿
铁路:对基层造反派组织进行猛烈镇压
4 月:释放老干部
钢铁工业

通过否定文革,重新抬高被打击官僚的地位,邓小平

毛泽东几近绝望地退步到只希望当权派名义上肯定文化大革命

1976-197 x 清算



  1. 直到一年以后,即 1967 年 5 月 16 日,五一六通知才公开发表 ↩︎

  2. 代表性事件:西安交大“6·6”事件、青海“6·10”事件、南京“6·13”事件、广州《北京来信》事件、武汉墨水湖中学事件、东北人大“红旗事件”、北京大学“6·18”事件、北京地质学院“6·20”事件、重庆大学“6·18”事件、广西西大“龙乾运事件” ↩︎

  3. 1966 年 7 月 29 日,谭力夫贴出署名“鬼见愁”的著名对联:上联“老子英雄儿好汉”,下联“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后来对联的横批从“基本如此”演变为“绝对如此”)。该对联鼓吹“血统论”,意思是父亲是高级干部,儿子必是好汉;父亲是牛鬼蛇神,儿子必天生反动。该对联一贴出便在全中国迅速传播,引起轰动。对联贴出仅两天,8 月 2 日 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陈伯达 在接见红卫兵时便指出这是“血统论”,8 月 6 日 江青建议将该对联改成“老子英雄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 ↩︎

  4. 造反派红卫兵的代表作是三篇“万岁”:6 月 24 日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7 月 4 日的《再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和 7 月 27 日的《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大力宣扬“造反有理” ↩︎

  5. 此时的中央结构:毛泽东任主席,林彪任副主席。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补选陶铸、陈伯达、康生、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雪峰、谢富治、宋任穷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补选谢富治、刘宁一 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增补候补中央委员 杨得志、韦国清、罗贵波、张经武、谢觉哉、叶飞 为中央委员 ↩︎

  6.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之子 ↩︎

  7. 《杨尚昆日记》记载:1988 年 8 月 5 日:“又和耀邦见了一面,耀邦说,小平是过河拆桥式的人,你要当心。同时,耀邦又向我透露了一件大事,说这是他最见不得人的事件,不说出来对不起自己的良心。80 年 4 月,我们当时以清理‘三种人’为理由,将北京市公安部门 24 名科级到处级的干部骗到云南大理秘密枪决,当时还派了王震去现场观看。我问,为啥子秘密枪决他们,他们犯了啥子罪?耀邦说,他们当时掌握了我和小平是 76 年四五事件幕后指挥的证据。另外,有些人也掌握了邓榕和其他的高干联动成员是 1966 年 8 月 5 日打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凶手的证据。当然,还有人也掌握了联动成员于 66 年 8 月在北京大兴县杀死大批所谓的“黑五类”人员的证据。我说,我知道这件事,杀人的主谋高福兴和胡德福不是当时就被判刑了么?耀邦说,是呀,可高福兴和胡德福在 75 年 9 月突然翻供了,说是联动成员干的。他们是冤枉的。但 75 年 9 月小平同志已是政治局常委,把这件事压下来了。83 年小平指示我给高福兴和胡德福平反,我便照着做了。但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几个干部秘密向这些“黑五类”人员的家属通风报信,结果这些家属便起来闹事,反对给高福兴和胡德福平反。小平很震怒,指示我将北京市公安部门的这几个干部也作为三种人秘密杀掉。我听了后很震惊,说我们现在讲法治,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杀人,四人帮也没有这么干过呀?耀邦说,所以我内心有愧呀。但我已经指示将这 24 名干部作为因公死亡处理了,也给了他们的家属抚恤金。其中五个干部也授予了烈士称号。" ↩︎

  8. 毛主席共八次接见红卫兵。分别是 8 月 31 日,9 月 15 日、10 月 1 日、10 月 18 日、11 月 3 日、11 月 11 日、11 月 25 ——26 日。接见 1100 万人次 ↩︎

  9. 五项条件:承认组织合法、承认上京告状是革命行动、告状后果由上海市委负责、曹荻秋公开检查、对工总司提供各方面条件 ↩︎

  10. 毛泽东年谱 ↩︎

  11. 即四大民主——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

  12. 19670310 毛泽东 关于成立革命委员会的程序问题的批语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13. 中央文革小组成员 ↩︎

  14. 对《给武汉市革命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一封信》稿的批语和修改。加写“党中央号召:犯错误的人们觉醒过来,只要他们能够认真改正错误,取得革命群众谅解,这种人还是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15. 王力对外交部革命造反联络站代表姚登山等同志的谈话 ↩︎

  16. 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军委文革小组副组长 ↩︎

  17. 此事的直接原因是,当年 5 月港英政府暴力镇压工人运动,8 月关停 3 家报社,关押 19 名驻港记者。8 月 20 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向英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释放关押记者。 ↩︎

  18. 戚本禹回忆录 ↩︎

  19. 0916 毛的讲话:关于文革进展:“运动第一年已经过去了,第二年又过了三个月了,七、八、九。再解决十个省市的问题,全国我看春节差不多了,可能有个眉目了”;关于派性:“红卫兵、工厂的工人分两派,一个工厂、学校分两派,我想不通。双方都有后台。一家也分成两派。要研究具体的人,造反和保守都有偶然性。形“左”实右,现在还是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这是主要的。”;谈到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我们的军队历来有两种作风,一是民主作风,官兵关系好;另一种是训人、骂人、摆架子,不平等待人,缺乏民主,上下级关系不好。现在有的干部紧张严肃有余,团结活泼不足。所谓团结,是指的民主作风,是指的平等待人” ↩︎